
聯系我們 / CONTACT


010-89217917
- 手機:18660012345
- 郵箱:jialianglinhai@126.com
- 地址:北京市大興區榆垈鎮今榮街9號(坐車路線:北京野生動物園對面100米)
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應用取得標志性成果 - 嘉亮林海
發布日期:
信息摘要:
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。原始創新能力快速提升,水稻基因組學研究水平高,開創了水稻研究從傳統遺傳圖譜向全基因組水平轉變的先河;禽流感病毒凈化和變異的規律的發現,為阻斷人感染病毒提供了科學依據。關鍵技術瓶頸不斷突破,選育出多個畝產超過1000公斤的稻新品種,年均推廣面積超過1.3億畝;研發出農機作業專業檢測傳感器和系列作業監管終端。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扎實推進...
【農機網 科技創新】 今年以來,**農業科教系統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應用,取得了一大批標志性重大成果,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,高素質農民數量已達1700萬人,對支撐農業農村發展發揮重要作用。
持續加快產學研平臺建設。推進科技與區域經濟,啟動建設5個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,目前有314個高水平科研團隊、264家高科技企業、34支高質量基金入駐,“農業硅谷”和區域經濟增長初步形成。推進科技與企業,打造了一批產學研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,14個創新聯盟實體化運行。推進科技與縣域產業,選擇100個示范縣,強化體系成果在縣域范圍內集中示范培訓和推廣應用,打造“一縣一業”科技示范樣板。
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。原始創新能力快速提升,水稻基因組學研究水平高,開創了水稻研究從傳統遺傳圖譜向全基因組水平轉變的先河;禽流感病毒凈化和變異的規律的發現,為阻斷人感染病毒提供了科學依據。關鍵技術瓶頸不斷突破,選育出多個畝產超過1000公斤的稻新品種,年均推廣面積超過1.3億畝;研發出農機作業專業檢測傳感器和系列作業監管終端。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扎實推進,構建了以11個數據為“塔尖”、100個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為“中堅”、4萬個農業生態環境國控監測點為“塔基”的“金字塔”式工作架構,開展科學觀測監測,為農業科技創新和宏觀決策提供基礎數據支撐。
不斷強化先進技術示范推廣。構建多層次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平臺,建設110個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。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科技服務需求,在**2300多個農業縣建設了5000個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,選擇40萬農業科技示范主體,點對面示范輻射帶動小農戶生產水平。開展多層級先進適用技術集成示范,遴選發布水稻側深施肥等10項技術。實施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,組織吉林、內蒙古等8個省構建“省市縣三級”上下協同和“政產學研推用六方主體”左右協同機制,覆蓋43個產業,聚集2100多名科技人才,示范推廣130多項重大技術。組織**2300多個農業縣構建“專家+農技人員+示范基地+示范主體+小農戶”的鏈式推廣服務模式,加快主推技術進村入戶到企。深入推進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,規范嚴格遴選4200多名業務水平高、服務能力強的特聘農技員服務脫貧攻堅一線。
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提質增效。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,實施主體帶頭人培養行動,培訓19.4萬人;實施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者培養行動,培訓1.5萬人;實施專業種養加能手培養行動,培訓12.3萬人。聯合教育部開展高職擴招培養高素質農民,打造100所人才培養高品質校,探索構建短期技能培訓、職業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相互銜接貫通的新型人才培養體系。強化后續扶持服務,與國家農擔公司推進金融擔保培訓,與中國郵儲銀行合作推動培訓與擔保貸款銜接,解決貸款難等限制農民發展產業的瓶頸問題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資請注意風險,并謹慎決策